【信息技术基础】信息素养与社会责任
信息素养概述
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。
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。
要素
信息意识
信息意识是指对信息的洞察力和敏感程度,体现的是捕捉、分析、判断信息的能力。判断一个人有没有信息素养、有多高的信息素养,首先就要看他具备多高的信息意识。
信息知识
信息知识是信息活动的基础,它一方面包括信息基础知识,另一方面包括信息技术知识。
前者主要是指信息的概念、内涵、特征,信息源的类型、特点,组织信息的理论和基本方法,搜索和管理信息的基础知识,分析信息的方法和原则等理论知识;
后者则主要是指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、信息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、信息技术的应用等知识。
信息能力
信息能力是指人们有效利用信息知识、技术和工具来获取信息、分析与处理信息,以及创新和交流信息的能力。它是信息素养最核心的组成部分。
主要包括:
- 信息知识的获取能力
- 信息处理与利用能力
- 信息资源的评价能力
- 信息的创新能力
信息道德
信息技术为我们的生活、学习和工作带来改变的同时,个人信息隐私、软件知识产权﹑网络黑客等问题也层出不穷,这就涉及信息道德。一个人的信息素养的高低,与其信息伦理、道德水平的高低密不可分。
注:我们能不能在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遵守伦理道德,最终决定了我们是否能成为一位高素养的信息化人才。
信息技术发展史
- 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,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。
- 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,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,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。
-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,使书籍、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。
- 第四次是电信技术的发明和使用,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。(时间:19世纪)
- 第五次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,即网际网络的出现。(时间:现代,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)
职业理念
职业理念的作用
职业理念可以指导我们的职业行为,让我们感受到工作带来的快乐,使我们在职场上不断进步。
正确的职业理念
- 职业理念应当合时宜
- 职业理念应当是适时的
- 职业理念必须符合企业管理的目标
信息安全与自主可控
信息安全
信息安全主要是指信息受到保护,不被破坏、更改、泄露的可能。其中,破坏涉及的是信息的可用性,更改涉及的是信息的完整性,泄露涉及的是信息的机密性。
信息安全现状
近年来,信息泄露的事件不断出现,如某组织倒卖业主信息、某员工泄露公司用户信息等,这些事件都说明我国信息安全目前仍然存在着许多隐患。从个人信息现状的角度来看,我国目前信息安全的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- 个人信息没有得到规范采集
- 个人欠缺足够的信息保护意识
- 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够
自主可控
自主可控是保障网络安全、信息安全的前提
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中涉及的信息技术和软硬件设备,如安全管理、网络管理、端点安全、安全开发、安全网关、应用安全、数据安全、身份与访问安全、安全业务等都是我国信息系统自主可控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
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
- 黑客的恶意攻击
- 网络自身及其管理有所欠缺
- 软件设计的漏洞或“后门”而产生的问题
- 非法网站设置的陷阱
- 用户不良行为引起的安全问题
信息伦理与职业行为自律
信息伦理概述
信息伦理对每个社会成员的道德规范要求是相似的,在信息交往自由的同时,每个人都必须承担同等的伦理道德责任,共同维护信息伦理秩序,这也对我们今后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规范有积极的影响。
信息伦理结构的三个层次:信息道德意识、信息道德关系、信息道德活动
职业行为自律
职业行为自律是一个行业自我规范、自我协调的行为机制,同时也是维护市场秩序、保持公平竞争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、维护行业利益的重要措施。
职业行为自律的培养途径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:
- 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是职业行为自律的前提。
- 职业行为自律要从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。
- 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,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,不断激励自己。
我们还应该充分发挥以下几种个人特质,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职业行为自律标准:
- 责任意识
- 自我管理
- 坚持不懈
- 抵御诱惑
行业自律的内涵
行业自律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:
- 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、法规行业管理办法、合同法、其他相关法律、法规。
- 制定和认真执行行规行约
- 向客户提供优质、规范服务
- 行业自律也是维护本行业和企业的利益,避免恶性竞争,维护本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。
- 行业协会是行业自律的当然监督机构之一。